第1173章 翁婿勾结

第1173章翁婿勾结

王晓松轻叹一声,开始咂摸这些关系背后的意义。

汪书声的确是很厉害,但是这个厉害,现在已经要打上一个引号,外加一个问号了。毕竟华东省的权利制高点,并不是掌握在他的手里。

也就是说,王晓松现在跟他斗一斗,倒也无妨。这一点,跟王晓松之前猜测的几乎别无二致。

这时候,郭迪接着回答了另外一个问题:“至于你说的史蒂夫的事情,这件事情我一样也是在汪书声身边工作的时候,听说来的。

汪书声很早之前就已经是一个裸官了,他老婆女儿很早之前就已经移民国外了。要不是前些年他‘火线再婚’,才算是让自己避免了被按照裸官处理规定被撸下来的结局。

不过要说这个汪书声,跟自己的女儿关系真的很好,当年他女儿带着史蒂夫回国‘创业’,他是百分之百的支持。

但是就算是女婿,尤其是一个外国女婿,他完全没有理由冒着丢官惹麻烦的风险,给这个史蒂夫开绿灯当保护伞啊。

王晓松对着郭迪说出了自己的疑问,郭迪冷冷一笑:‘王主任果然是高手,您猜的不错,他之所以那么帮史蒂夫,不只是因为史蒂夫是自己的女婿,更是因为当时史蒂夫有可能成为他仕途上的帮手。’

王晓松大惑不解:“开什么玩笑,这个史蒂夫要是什么跨国集团的老板,靠着他们翁婿俩的关系,说不定能给他捞点政绩进来。

但是这个史蒂夫我们大家都知道,他不过就是个国际掮客,外加兼职骗子而已,凭什么成为汪书声仕途上的推手?”

郭迪冷冷一笑:“王主任,这就是您?不明白了吧。史蒂夫当年的确是生产了一些对环境威胁极为严重的化工品。

但是这个家伙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,他的父亲,是国际医药产权协会的理事。”

王晓松皱着眉头,对于这个名词,他还真的不是很明白:“国际医药产权协会?这个组织我不是?很清楚,你能跟我解释一下吗?”

“我这么说吧,现在国内市场上的救命药,都买的奇贵。就用治疗白血病的格列宁来说,事实上,生产成本并不贵。

每一瓶药的生产成本,可能也就百十块钱,但是市场上一瓶格列宁需要至少三四万块钱才能买到。这东西是能救命的。

事实上,格列宁的配方其实是公开的,生产工艺也并不难复制,但是我们国内的厂家却从不生产盗版药,您知道是为什么吗?”郭迪问。

王晓松不假思索的说道:“保护知识产权?”

郭迪哈哈大笑:‘保护知识产权?您今年也有三十多了吧,见过几个人用正版windows系统?几个人花钱买cd听歌,而不是去网上下载?

保护知识产权?我们从来没什么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。之所以在这件事情上这么自觉,是因为我们有把柄被人家外国人捏着。

简单来说就是,你?只要敢盗版人家一款药物,人家国际医药产权协会就能断了你其他药品的配方,包括以后有什么新药,都会对你进行封锁。

要知道,咱们国家的药品研制能力,比外国差了不止一两个等级。如果我们为了这一两种药惹急了人家,甚至有可能被国际医药界孤立,到时候受害的,同样是我们国内的病人们。

但是话说回来,您应该也听说了,为什么印度却可以肆无忌惮的各种生产盗版药呢?’

王晓松这才有了点印象:“没错,我好像是听过,很多国外的新药,价格非常昂贵。但是印度却有盗版药,疗效一样,但是价格要便宜几十倍,甚至只有对方百分之一的价格。”

郭迪冷冷一笑:‘说的没错,这就是重点。因为印度是一个奇葩国家,他们的种姓制度,决定他们国家的决策者不可能将底层民众的人命当成人命。

你别觉得我是在说漂亮话,我们国家的官员,哪怕是贪官,几乎都没人能做出印度那种没人性的事情来。

印度跟国际医药界,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,任何没有经过检测,甚至是没有通过双盲测试的药物,都可以直接在他们国家生产并且投放进市场。

说白了,就是让底层民众免费当小白鼠。作为回报,他们可以在本国生产销售这些盗版药品。’

王晓松点了点头,露出了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,但是很快又变成了一脸疑惑:“等等,这个跟汪书声支持史蒂夫有什么关系呢?”

郭迪惨然一笑:“什么关系?很可惜,汪书声就是我刚才所说的,极少数的连畜生都不如的官员!

他跟史蒂夫打算,跟印度抢生意,以华东省为切入点,把我们变成第二个印度!”

王晓松顿时就愣住了,顷刻之间只感觉到一股冷汗从后背上留下来。那时候,他们当军人的在国外冒死御敌于国门之外。

而在国内,汪书声这样的人,居然想要将自己的祖国变成人间地狱!?

郭迪长叹一声:“当年汪书声准备让史蒂夫联系国外的知名药厂在国内开设工厂,然后接着我们国内跟国际标准存在差异,用华东底层群众来给他们试药!

这件事情其实跟吸毒很像,明明知道对身体不好,但是却还是会忍不住去尝试。毕竟几万块的救命药忽然之间变成几百块,百十块,甚至几十块。

这已经足以让汪书声被一部分人称之为活菩萨了。但是实际上,这样的代价是让更多的同胞,冒死帮洋鬼子试药!

而且一旦假以时日,这种合作关系简直想戒都戒不掉!好在当年有一个青年官员,发现了端倪,拼死发言,直接越级上报,才算让国家派人来查处了史蒂夫。也险些摘了汪书声的乌纱帽。”

虽然知道这件事情没成,但是王晓松还是感觉到一阵心有余悸,试问当年如果真的这样做了,就算让自己来改,也未必能从这种畸形的合作关系中解脱出来。

王晓松赶忙问道:“那个青年官员是谁?”(本章完)

展开全部内容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