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4章精英云集风云际会
元世祖忽必烈,成吉思汗的孙子,蒙哥汗,元宪宗的弟弟,蒙古族。名字全称孛儿只斤.忽必烈,原名呼必赉,睿宗第四子,蒙古族,拖雷正妻唆鲁禾帖尼的第二个儿子。
忽必烈是元朝的创始皇帝,开创了元朝,被后人尊敬为元世祖,加上名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,蒙古语尊称薛禅皇帝。他也是第五代的蒙古大汗。
宪宗元年,公元1251年,忽必烈受命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。早在藩王时期就想大有作为于天下,并热心于学习汉文化。曾先后召僧海云,本名宋印简、僧子聪,本名刘秉忠、王鹗、元好问、张德辉、张文谦、窦默等,问以儒学治道。
海云俗名宋印简,金末为佛教禅宗领袖,金宣宗曾赐号为通玄广惠大师。后被蒙古军队俘虏,成吉思汗下令木华黎要优礼相待,并赐号为寂照英悟大师,居于燕京大庆寿寺。蒙哥即位后,曾令海云掌天下释教。
忽必烈先后任用汉人儒士整顿邢州官僚体制,在汴梁设立经略司加以治理,整顿河南的军政事务,驻扎在唐、邓等州,开荒种田,发展生产。
蒙哥汗三年,1253年,率蒙古军攻云南,四年消灭大理国。九年,攻打南宋的鄂州,今天的湖北武昌时,得知蒙哥汗死讯,决策北还,争夺帝位。
十年,在开平,今天的内蒙古正蓝旗东称汗,始建年号中统。其幼弟阿里不哥也在和林,今天的蒙古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称汗。
至元元年,1264年打败阿里不哥,后迁都燕京,今天的北京,改称大都。八年建国号为元,开始了元朝的历史。十六年灭南宋,统一全国。又进攻日本、安南、占城、爪哇等国。
忽必烈在位期间,注意选用人才,采用汉法,建立各项政治制度。地方建立行省,开创我国省制之端。重视农业生产,兴修水利,发展生产。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,开辟中外交通,巩固和发展多民族国家。把境内民众分成四等,民族压迫较重。
蒙哥大汗在1259年去世后,次年其弟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选作蒙古帝国大汗,而忽必烈则在中原开平自立为大汗。于是阿里不哥与忽必烈开始争夺汗位。
虽然忽必烈在这场斗争中获胜,但中央汗国外的四大汗国则因他违背大汗选举传统以及他的“行汉法”主张而纷纷与他断绝了来往,脱离了他的统治范围。至此,忽必烈的政权只包括中原地区、西藏和蒙古本土。
1271年,忽必烈建国号为大元,正式即位为皇帝,并开始南下攻打南宋的计划。他的军队用了六年时间攻陷重镇襄阳,但以后的进展则相当顺利。1279年,在厓山海战中,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宋帝赵昺跳海而死,南宋亡,忽必烈统治全中国。
忽必烈在位三十五年。至元三十一年,公元1294年病逝。年80岁。他有十一个儿子。
忽必烈遵照大汗的命令向北归来,到了京城的进修,听说有阿拉克岱尔和刘太平俩人,遵照蒙哥汗的命令,调查核实各地上缴政府的税收,京城里的许多官员,都受到了处分。
忽必烈说:“这里的管理税收和官员,都属于我管辖,大半都是我任命的,难道他们都是贪官吗?这次我出师去攻占西南,离开大汗太远了,在朝廷里必定有不怀好意的人说了坏话,故意说我坏处,我完全应该进入朝廷向大汗说清楚,消除那些奸臣的蒙蔽!”
这里刚好遇到劝农使官姚枢进前来拜见,他听忽必烈提到这件事,就劝忽必烈说:“大王虽然是皇帝的弟弟,但是毕竟是皇帝的大臣,是不应该和皇帝进行争辩的。现在大王不如携带了王府中的妻子和儿女,全部都进入朝廷,表示自己对朝廷的忠心,这样或许能使那些说坏话的人再以无话可说,皇帝的怀疑就自然而然地消除了!”调解弟兄之间的矛盾,没有比这样做更好的办法了。
忽必烈听了后,回答说:“你说得真好,我就按照你说的那样办吧!”忽必烈回到和林以后,拜见了蒙哥汗,就把姚枢所说的大体意思,向蒙哥汗进行了说明。
蒙哥汗说:“我很担心皇帝的弟弟带兵远征,时间久了,身体劳顿,因此是以召归休养,其实并没有其他的意思。”忽必烈又想还向蒙哥汗说明一些事情,看见蒙哥汗的眼中包含着忧伤的泪水,也不禁感到悲伤,也跟着流下忧伤的眼泪。俩人面对面对哭泣了一阵,相互之间都没有再说别的什么话。
到了第二天,忽必烈和蒙哥汗兄弟俩再次相会,蒙哥汗想另外建造城市和宫殿,作为新的都城,忽必烈听他的提议,也很赞同,就向他保荐了一个人,名字叫做刘秉忠。
大元帝国的设计师刘秉忠,是元代政治家、作家。元代前期著名政治家。字仲晦,初名侃。邢州,今天的河北邢台人。邢州在1220年即归蒙古政权统治,刘侃十七岁时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。
1238年,辞去吏职,先入全真道,后出家为僧,法名子聪,号藏春散人。1242年,他受到北方禅宗临济宗领袖海云的赏识,被推荐入藩王忽必烈,元世祖的幕府。子聪博学多能,善於出谋划策,深受忽必烈重视,时年二十七岁。
1250年,他向忽必烈上万言策,提出治理战乱的方法,与天道相关,也与人相连,可以在马上夺取天下,而不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。主张改革当时的弊政,建立制度。如定百官爵禄,减赋税差役,重视农业生产,兴学校等。他的主张对于忽必烈采用汉人的法律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。
1253年,从忽必烈出征云南。1259年,又从征鄂州,今天的湖北武昌。1260年,忽必烈称帝,命令子聪制定各项制度,如立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,建元中统等。至元元年,1264年,忽必烈命子聪还俗,复刘氏姓,赐名秉忠,授光禄大夫、太保、参领中书省事、同知枢密院事。至元六年,订立朝廷仪式。
至元八年,忽必烈以大元为国号,也出於刘秉忠的建议。刘秉忠还主持了元朝首都大都和陪都上都的营建。1251年,蒙哥即大汗位,以忽必烈管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。忽必烈将营帐移到金莲川,并在1256年命他在当地建立一座新城。
1258年,新城建成,定名开平,忽必烈称帝后改为上都。至元三年,刘秉忠又受命在原燕京城东北设计建造一座新的都城。新城规模宏伟,工程浩大,在刘秉忠和张柔、段桢等主持下,进展很快。至元九年,忽必烈根据刘秉忠的建议,命名新都为大都。至元十一年正月,大都宫阙建成。同年八月,刘秉忠去世。
十三世纪初,崛起于漠北草原的成吉思汗挥师南下,赶跑了黄河北岸的女真人,在邢州设立大元帅府。这时候,勾画大元帝国的刘秉忠降生了。
刘秉忠祖籍是江西,祖上仕辽金,落户邢州,他的曾祖父是金朝的邢州节度副使,蒙灭金后,他父亲在邢州元帅府里是个军事长官,刘秉忠长大了在邢州节度府里当了一个小官儿。
时逢乱世,刘秉忠感慨“大丈夫怀才不遇,应当隐居起来寻找机会”,于是放弃官职上了武安山。过了几年,天宁寺高僧虚照禅师听说刘秉忠是个人才,派弟子请他下山:“不要在那里作道士了。”于是刘秉忠在天宁寺当了和尚,做了虚照的徒弟,法号子聪。其实道士也罢,和尚也罢,对于刘秉忠来说,出家是假,寻求机会是真。师徒二人游历山西大同,他看南堂寺是个好地方,就居留了下来。
1242年,高僧海云印简(1202----1257)奉召前往和林漠北王府觐见忽必烈,路过大同,听说刘秉忠博才多学,邀其同行。有机会接近蒙古亲王,刘秉忠自然很高兴地答应了。忽必烈召见二人,问:“佛法里有没有安天下的办法呢?”海云回答道:“应该在天下大贤硕儒中求问古今治乱兴亡的事情。”刘秉忠于书无所不读,尤精于易经,至于天文地理律历,三式六壬遁甲之术,无不精通,论天下事如指诸掌,忽必烈大为赏识,于是把刘秉忠留在幕府,参与军政大事,令其还俗,赐名秉忠。和林之行,刘秉忠得遇明主,自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,也改变了蒙古帝国的命运
刘秉忠不愧为世界史上最伟大的设计师之一,他不但为元王朝建立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,而且以周礼为指导思想进行规划修建的元大都,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都城中最接近周礼之制的一座都城。元大都城的平面设计,皆以汉统治者建都思想为主导,即前朝、后市、左祖、右社之制。
新建之城街巷规划极有规律,大街宽24步,小街宽12步。除了大小街之外,还有384火巷、29弄通,颇为壮观。元大都奠立了近代北京城的雏形,是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。
元大都从1267年开始修建,直到1285年才告完工,历时18年之久。元大都城墙周长28公里多,宫殿巍峨,寺庙雄伟,园圃美丽,街道宽敞,规模宏大,规划整齐。
刘秉忠是邢台人,他英俊豪爽,潇洒风liu,不拘小节,因为家庭出身贫寒,只担任了一个府令史的小官,池塘难养大鱼,他才华横溢,空怀壮志,他认为身为小官很难施展自己的远大抱负,就辞去官职去寺庙里当了和尚。
风云际会,因缘凑合,也许上天有意让刘秉忠发迹,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,遇到忽必烈召见僧人海云,就邀请刘秉忠一起前往,在与忽必烈的会见中,刘秉忠才思敏捷,对忽必烈提出的问题从容应对,回答得体,尤其显出他对中国哲学经典《易经》以邵康节的治国道理非常精通,因此得到忽必烈高度赞赏,刘秉忠给忽必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因此忽必烈这次就向蒙哥汗举荐了他。
蒙哥汗也接受了忽必烈的举荐,随后就命令刘秉忠选择地理位置,选定在桓州的东面,滦州的北面一个叫龙冈的地方,作为吉祥的地方,监督工匠进行修建,确定名称为开平府。
蒙哥汗曾经迁移到这里居住,蒙哥汗到来后就按照帝王的规格,在民间选择美女,作为大汗的大老婆和小老婆,增加修建了朝廷街市。这时蒙古帝国正处在兴旺的时期,到处充满了浓郁的喜庆气氛,蒙古大将兀良合台送来的捷报,又到达了宫廷,还有皇帝的弟弟旭烈兀,不久前遵照命令征讨西域,也送来了捷报,蒙古帝国这时真是热闹非凡,好戏连台。
展开全部内容